当前位置:文玩传奇之路 >> 玉石百科 >> 和田玉 >> 详情

和田玉皮色造假手段大揭密


2025-07-09

和田玉皮色造假手段大揭密

和田玉因其温润的质地和独特的皮色深受收藏者青睐,但市场上皮色造假现象猖獗,手段层出不穷。以下详解常见的造假技术及识别要点:

1. 染色处理(化学染色法)

通过强酸、强碱或有机染料(如铁红、氧化铬)浸泡玉料,模仿天然皮色。染色皮多浮于表面,颜色浓艳不自然,裂隙处染料富集(呈蛛网状)。高倍放大镜下可见染料颗粒堆积,紫外灯下可能显荧光。

2. 烤色造假(热处理)

利用高温煅烧使玉表铁元素氧化,形成类似红褐皮或黄皮。烤色皮干涩无油性,颜色均匀呆板,缺乏天然皮色的过渡层次。部分烤色玉会因结构受损出现龟裂纹。

3. 胶粘假皮(拼接术)

将劣质玉料粘接优质玉皮(如撒金皮、秋梨皮),或直接粘合染色石英岩。接缝处可见胶痕,敲击声沉闷,红外光谱仪可检测有机胶质成分。

4. 喷砂做旧

用喷砂机在玉表制造类似风化皮的粗糙感,常配合染色使用。喷砂皮颗粒分布均匀,缺乏天然风化的随机性,手感过于均匀。

5. 涂蜡掩盖

在染色或瑕疵处涂蜡以增强光泽,掩盖人工痕迹。热针测试会熔化渗出,放大镜可见蜡层覆盖的颗粒感。

6. 二上皮(复染术)

在天然淡皮上二次染色加深颜色,迷惑性较强。需观察颜色过渡是否生硬,真皮色通常由内向外渐变,二上皮分界明显。

7. 仿籽料滚筒修形

将山料放入滚筒与砂石摩擦,伪造籽料毛孔皮。仿制毛孔规则密集,缺乏天然碰撞形成的“指甲纹”凹凸感。

辨别要点

颜色:真皮色沉静柔和,假皮鲜艳刺眼;

过渡:天然皮色与玉肉渐变融合,人工皮界限突兀;

结构:染色料常伴“酸蚀网纹”,真皮保留矿物沁入的丝状、点状分布;

仪器检测:拉曼光谱、紫外荧光灯可辅助鉴别化学物质。

扩展知识

天然皮色是矿物元素(如铁、锰)长期沁染形成,需数万年地质作用。新疆和田籽料皮色最为珍贵,但俄料、青海料也常见仿冒。收藏时务必结合玉质、皮色、毛孔综合判断,勿贪图低价“捡漏”。造假技术不断升级,购买高价玉器建议索取权威机构(如NGTC)鉴定证书。

和田玉市场水极深,唯有提升眼力方能避坑。

标签:和田玉